万达前鉴不远 上千家房企跨界养猪风险几何?
万达前鉴不远,上千家房企跨界养猪
前有恒大造车,后有碧桂园造机器人,万科也养起了猪,地产企业可谓跨界不断。显然,造车和造机器人不论在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远高于养猪,技术壁垒更是天差地别。加之疫情之后猪价高企,多家房企打起了养猪的主意。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且身兼“房地产”和“养猪”双重角色的企业,大多实力雄厚。从注册资本来看,5成以上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另外,近九成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且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27%)以及批发和零售业(25.41%)。
房企跨界养猪与主营业务无半点关系,看重的自然是背后的市场盈利点,但这其中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从我国肉蛋奶的需求量来看,不论是房企还是其他企业,跨界养猪在2021年又是否是门好生意?
超千家房企跨界养猪
房企跨界经营并不罕见,但是近年来跨界养猪的房企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且2020年跨界养猪的企业尤其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400家经营范围同时包含“猪”和“房地产”,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
其中,六成以上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第一,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44%。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生猪产业峰会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透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仅从房地产过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
房企跨界养猪要从2014年说起,彼时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宣布斥资10亿元养30万头猪。当时有人问王健林如何看待养猪业,王健林自信地答道:”养猪还是容易的嘛,总比盖五星级酒店容易多了。“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不到,万达的养猪场就已惨淡收场。
万达虽养猪失败,但却引得更多的同业进入养猪行业。2016年,恒大宣布要投资3亿元在贵州援建110多个养猪农牧基地。2018年5月,房地产龙头碧桂园也开始公开招聘“养猪事业部负责人”,同年6月,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除此以外,中粮、华润、绿城等一众企业也纷纷加入养猪的队伍。
2020年3月,万科正式成立食品事业部,在业务开展初期,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三大领域,正式进军养猪业。
2020年5月7日,万科招聘小程序“万招君”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公开招聘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开发报建专员(养猪场)、兽医(猪场)和预结算专业经理(养猪场),应聘的学历门槛均需本科以上。7月,万科宣布收购利津华育养猪有限公司。
房企争相奔向养猪行业是为何? 从房企和猪企的股价对比来看一目了然。
以牧原股份为例,疫情初期股价曾低至43.05元/股,此后一路上涨,7月股价曾一度飙升/股至99元。截至12月8日收盘,牧原股份报78.22元/股,年初至今股价涨幅高达50.44%,总市值达2932亿元。
若将时间拉回至2019年1月初,会发现牧原股份的涨势图更为惊人,彼时股价仅为11.8元/股,两年不到上涨6.62倍。
今年6月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牧原股份实控人秦英林家族以2416亿元的财富值位列榜单第5名,远超众多房地产、互联网大佬。
其它龙头企业的股价上涨也十分明显,今年2月新希望股价跌至15.6元/股,9月涨至42.2元/股,涨幅高达270%。后虽小幅回落至26.59元/股,但年初至今股价涨幅也保持在34%。浙江省畜禽屠宰龙头企业华统股份亦是如此,股价从2月的7.58元/股涨至7月的14.64元/股,最高涨幅达到近2倍。
而反观地产企业,Wind资讯数据显示,所有A股上市房企中,68家企业的股价年初至今呈跌势,占比高达58.1%。其中万科A股价年初至今下跌5.97%,绿地控股下跌4.14%,华夏幸福跌超30%,中粮地产下跌31.57%。
而港股上市房企中,更有195家年初至今股价呈跌势,占所有地产H股的68.4%。更有25家股价不涨不跌(涨跌幅0%),换言之,2020年“一文未涨”的H股房企高达77.2%。其中碧桂园(下跌15.63%),华润置地(下跌16.96%),中国恒大(下跌19.41%),恒基地产(下跌14.15%)。
此外,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20年截至8月14日,全国已有380家房企发布破产公告,平均每天约2家房企被清算。与此同时,猪企却不断扩张。
数据显示,2011~2020年这十年间,我国猪养殖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始终保持增长的态势。其中,2016年年度企业注册数量首次突破10万家。而后2018-2019年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在2020年重新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点。
据天眼查数据,现有猪养殖相关企业总体情况可用三个“六成”来体现,分别为:超6成注册资本在0~100万,超六成新增于近5年,近六成为个体工商户。截至12月7日,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量已接近15.7万家,同比增长88%。
根据2018年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开发商数量9.7万家做粗略估计,若2020年的开发商数量到达10万家,则1400多家带有“猪”话题的房企占比约为1.4%;我国目前有82.4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猪养殖相关企业,1400多家带有“猪”话题的房企占比达 0.17%。
房企跨界路数多
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经过两年多防控实践,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产能正处于逐步恢复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疫情后生猪生产正逐步恢复。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7039万头,同比增长20.7%;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822万头,增长28.0%。
新希望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外销仔猪约59万头,利润约4.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外销仔猪约73万头,利润约5.8亿元。
10月以来,国内猪肉价格在连续上涨19个月后首次出现明显下跌,猪价虽有下滑,养猪企业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然而, “猪红利”究竟能延续多久?
中信建投期货在研报中写道,猪肉价格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11、12及1月份均是猪肉需求的高峰期,并且通常以西南地区的腌腊需求开始带动,屠宰企业的屠宰量会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华泰证券也表示,2020年为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的拐点,2020年6月和7月全国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分别同比转正,猪多预期不断增强。并且,本轮生猪周期的下行期或将达到3年(即21-23年)之久,因此2021年或成为后周期板块逻辑兑现的一年。
猪板块利好虽在持续,但非洲猪瘟暴发后,不同主体间养殖成本分化明显,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较长时间维度内绝大多数产能都难以做到低成本养殖。加之房企跨界养猪失败案例已然“前有古人”,如今蜂拥养猪风险几何?
兴业证券农业分析师毛一凡对记者表示,房企跨界养猪应当谨慎对待。首先,跨界本身有风险,养猪也有显著的技术门槛,早先行业内企业自身都存在明显的成本差异,直接导致经营效益天差地别。
“非洲猪瘟暴发后,在尚无有效疫苗的养殖环境下,生物安全防控要求更高,对经营者的养殖体系、人才配置、管理能力等均是考验。” 毛一凡进一步表示,虽然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养殖利润丰厚,但随着存栏恢复,2021年之后猪价大概率震荡下行,结合当前高饲料成本看,养殖环节利润将逐步缩水,在周期高点贸然进入或许不是最优选。
中科院研究员也指出,上千家房企转行养猪,如果只图短期转型,忽略了养猪行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未必人人都能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跨界养猪外,房企的触角还延伸至多个层面,比如恒大在足球、粮油、汽车等领域都有涉猎;碧桂园选择了科技多元化转型道路;万达在文化旅游产业和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布局;保利冲入养老产业等。风口上的行业很多,房企跨界除了看重周期红利是否有别的原因?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10月首次公开回应养猪事宜时称,养猪业务是客户配套的一部分,是万科的一个小小尝试,并不是因为猪肥房地产瘦,而是因为万科物业平台做得不错,很多人想到这个平台卖东西,比如米、面、油等。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转型不是"盲目跨界",而是构筑"多元生态圈"。
也有观点认为,房企跨界除了看重产业红利,还有对于土地本身的盘算。
“房企跨界一直很多,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每家房企性质不一样情况也不一样。”某上市房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对记者提醒道,有些地产商此前的核心能力是“买地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阶段性的”。
“当在市场上拿不到地了,往往选择主动转型,寻求多元化发展。”上述负责人直言,住宅或商办的经营性用地不能定向,但带着产业用地就有可操作的空间。“地产公司资金相对多,若能既投风口产业又能顺便圈地,这笔账不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