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突然"减资" 大股东屡屡踩雷
公募基金纷纷增资的大背景下,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融基金”)却“逆势”大幅减资,引发市场关注。
作为“中植系”旗下的公募基金,中融基金此番减资,一来可能与大股东中融信托频频“踩雷”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即使是在基金“大年”,除去头部公司外,中小基金公司新发产品仍旧在诸多困难。
注册资本“减回”五年前
12月18日,中融基金出现工商信息变更。
据天眼查,公司注册资本金由原先的11.5亿元降至7.5亿元,降幅达34.78%。其中,大股东中融国际信托的出资额由5.865亿元降至3.825亿元,二股东上海融晟投资的出资额由5.635亿元降至3.675亿元。减资之后,两者持股比例不变,仍分别为51%与49%。
公开信息显示,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金3亿元。成立7年时间,公司曾经历过3次增资,分别是2015年3月时增资至5亿元、2015年7月时增资至7.5亿元、2017年6月时增资至11.5亿元。历次增资,公司两名股东均保持着相同的出资比例。
而此次减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则一下回落至5年前水平。
尽管减资之后,中融基金7.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水平在全市场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仍旧相对靠前,排到21位。但在大家纷纷看好公募基金发展、甚至不少基金公司还进行增资时,中融基金的这一行为着实让人惊讶。
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即使是公募基金份额不断突破新高的今年,类似中融基金这样的中型基金公司新发产品依旧不是那么容易。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公司股东中融信托确有资金需求,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回笼一部分资金。
新发产品募集失败
尽管成立才7年时间,中融基金在行业中却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末,中融基金管理规模顺利跨过了千亿门槛;截至目前,公司管理规模为1069.4亿元,在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排在第41位。
但在中融基金千亿元的管理规模中,货币型基金规模为384.39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为591.22亿元,两者合计占据中融基金在管规模的91.23%。而权益类型的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规模仅分别为8.35亿元与82.31亿元。
与此同时,尽管今年权益市场火爆,中融基金的新产品募集仍然困难,有过一则发行失败的案例。
今年3月,中融基金发布了中融鑫优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投向为A股股票及沪港通标的等。4月28日时,中融基金又发布公告称该基金的募集提前结束,而原定募集截止日为 2020 年 6 月 29 日。
但到了5月14日,中融基金再度发布公告,称该只基金的合同不能生效,原因则是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而根据招募说明,中融基金的这只产品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 3 个月内,需满足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大股东屡屡踩雷
除去中融基金本身运营不理想外,大股东中融信托自身的境况也可能是其进行减资行为的原因。
根据7月份经纬纺机披露的信息,中融信托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下降10.88%;净利润6.61亿元,同比下降22.43%。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融信托的产品屡屡踩雷,2019年时更是曾一日吃下5张罚单,成为当年度被罚次数最多的信托公司。
据粗略统计,近年来中融信托产品踩过的雷包括中国庆华能源集团、*ST金贵、*ST兆新、青海省投资集团等。
直到今年10月时,中融信托仍有新的项目违约。据了解,公司推出的“中融-融雅3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华普集团作为该信托计划的融资人,因无法偿还2.84亿元债务被法院裁定将持有的ST昌鱼8000万股股票抵债过户至中融信托。
2019年5月时,黑龙江银保监局向中融信托开出了5张罚单,违法违规案由分别是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信托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信托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信保合作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投资者适当性审查不到位,罚金合计210万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