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 > 财经 > > 正文

进入2000万人口俱乐部 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预防“大城市病”?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1-06-08 09:26:38

 

一城人口的增减变化,往往关联着这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向,更为一座城市在未来竞争中提供着造血能力与更新动力。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出炉,各省市的地方人口普查结果也相继浮出水面。

其中,成都人口数据的变化格外引人关注。成都成为继重庆(3205万)、上海(2487万)、北京(2189万)之后我国第四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

进入到2000万人口俱乐部后,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带着问题,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深度对话了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1 人口数量为何飞速增长?

优越的自然环境、休闲的生活环境为成都人才吸引提供了环境条件,而包括房价在内的综合生活成本优势,则是成都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是什么因素在助力成都人口数量的飞速增长?倪鹏飞认为,优越的自然环境、休闲的生活环境为成都人才吸引提供了环境条件,而包括房价在内的综合生活成本优势,则是成都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与此同时,得天独厚的区位因素和发达先进的基础设施,也同样为成都聚集和黏住人口提供了肥沃土壤。

具体来看,倪鹏飞解释,从全国角度来看,一方面,成都之于北京和上海,其主要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优美的自然环境、轻松的人文环境。同时房价和其他服务价格也是优势明显。这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在心理上更多一些恬淡、轻松和舒适,更少一些紧张、压力和焦虑。

另一方面,成都之于东部省会城市,其区位地位得天独厚。倪鹏飞解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南区域中心,成都对整个西南地区都起着带头发展的作用,自然也就能吸引更多人在这座城市寻找未来。在倪鹏飞看来,在国家空间坐标上,成都是若干重大区域支点之一,具有远高于一般省会城市的地位,腹地包括西南各省市区,对西南地区的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也是不少城市难以具备的优越地理条件。

成都能在10年里增加超过500万人口,倪鹏飞分析指出,这一数字背后,不仅意味着成都能吸引外省人口,也解释了四川迁出的常住人口在逐步回流。这也同时反映出,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发展机会、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这样才能具备吸引全省人才向其聚集和回流的竞争力。

“也许成都就是个兼容灵魂和肉身的城市,是个有当下美好生活也有诗和远方的地方。”

2 如何预防“大城市病”?

成都必须要尽快构建更大范围的城市圈,甚至需要发展出新的城市群和经济圈

“我们曾专门研究过中心城区的合理规模问题,从理论演绎和国际经验总结发现:目前技术条件下,中心城区人口在300万~800万应该是合理区间,如果高于800万,就有可能出现过度拥挤的问题,就需要建立多中心,建设都市圈。”倪鹏飞认为,按照当前成都中心城区人口已超千万的发展态势,如果要防治大城市病,成都就必须要尽快构建更大范围的城市圈,甚至需要发展出新的城市群和经济圈。

“所有城市发展的规律,必定先经历人口向中心聚集,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外扩散。”倪鹏飞指出,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在中心城区人口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会倒逼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向周边扩散。

倪鹏飞表示,他注意到近年来成都率先加快疏解中心城区部分功能、构建多中心都市圈以及建设城市群的进程,诸如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等新型城市圈正在形成。而这样的多中心布局,在倪鹏飞看来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成都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的必然之举。

“发展多中心的都市圈与发展中心城区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中心城区升级和周边中心扩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倪鹏飞说,在城市集群效应下,成都多中心都市圈建设可以“一石三鸟”。一可以提高中心城区也是都市圈的能级;二可以扩大整个都市圈容量,也可容纳更多产业和人口布局;三可促进中心与周边共同发展,即中心城市转型升级后,由周边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转移产业和人口规模,以此实现共赢发展。

实际上,倪鹏飞认为,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大中心城市都将实现大都市圈化,大中心城市也都将依次实现升级。这主要表现在,强二线城市崛起之后,弱二线城市以及部分强三线城市将依次崛起。

“如果周边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跟上,产业和人口就会基于利益比较外迁,人们在周边城区能有一样美好的生活,那么就不会出现人口只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局面。”倪鹏飞说。

3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利用和强化优越独特的生活环境聚集人口人才,聚集和发展产业,然后实现公共财政和私人收入增长,进而改善生活环境

“除了人口总数需要关注外,人口结构问题也同样是成都需要注意的方面。”倪鹏飞指出,尽管成都人口在数量上突破了2000万大关,但从人口结构来看,与其他超大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口质量来看,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当下,在公布的31省份人口学历数据中,全国平均大学文化占比已经达到15.47%。在倪鹏飞看来,成都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等更高目标、更高质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人口整体的教育素质尤为重要。“如果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优势不突出,高素质人才数量不够多,那么成都未来在高端新型产业发展方面就难以形成更加强大的后劲。”

倪鹏飞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持久动力是产业升级,永恒主题是经济转型。“仅有人口增长是不够的,要实现城市持久繁荣和市民生活美好,必须有持续繁荣的经济作为支撑,这就离不开不断扩张和升级的产业链网。”

在倪鹏飞看来,目前成都已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逻辑,就是“通过利用和强化优越独特的生活环境聚集人口人才,聚集和发展产业,然后实现公共财政和私人收入增长,进而改善生活环境”的成功道路。相较于其他城市,成都在产业和企业培育上还有更大的潜力。“一个城市仅有消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产业的支撑,否则消费就将无法持续。”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法律声明 |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2017-2020   太阳信息网 豫ICP备1701945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