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幅回落并不符合典型通缩特征,主要是结构性原因
今年以来,CPI月度同比涨幅由1月份5.4%的年内高点逐步回落,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受结构性因素影响,CPI同比涨幅较快回落。加之PPI仍在低位运行,社会上也出现了由“怕通胀”到“怕通缩”的担忧。对此,业内专家的普遍看法是,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根据央行课题组的研究,国际上通常认为,通货紧缩是指总体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表现为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并伴随着经济衰退。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经济运行并不符合典型通缩特征。
从国内经济整体运行看,我国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暖向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
从10月份数据看,CPI同比涨幅回落,结构性特征明显。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翘尾因素减少以及猪肉价格由升转降等。值得关注的是,核心CPI依然稳定。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10月份CPI的表现,也符合此前市场对全年CPI走势“前高后低”的预期。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需求端复苏依然弱于供给端,要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多管齐下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物价总体运行平稳,并稳妥做好民生保障。
相关推荐: